小儿结核病,是指儿童被结核杆菌感染后产生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可以蔓延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卡介苗的推广以及抗结核药物的普及使得结核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由于我国地广民众,经济和科技发展不均衡,如今结核病在某些地区依然很常见,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幼儿则首当其冲。
结核病的病原菌由科赫(koch)在1882年从患者的痰中发现,形如杆状,故称结核杆菌。因属于分枝杆菌属,又称结核分枝杆菌。
1、结核杆菌的形态
结核杆菌细长,微弯,两端钝圆,常呈分枝状排列,其长2~5微米,宽约0.2~0.5微米;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见到菌体的最外层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膜,其中含有细胞质,内有许多颗粒,可能是线粒体类物质。结核杆菌用苯胺类染色后,不易为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2、结核杆菌的生长特点
结核杆菌生长缓慢,其分裂繁殖周期为14~22小时,主要营养要求是甘油、天门冬氨酸或谷氨酸,以及无机盐类如磷、钾、硫、镁和少量的铁等,为需氧菌,最适合生长环境为pH7.4,氧分压(PO2)13.3~18.7kPa(100~140mmHg),当pH不适宜及PO2较低时,如闭合病灶及巨噬细胞内结核杆菌代谢不活跃,生长繁殖缓慢或停滞,但同时不易为抗痨药所杀灭而成为日后复发之根源。
3、结核杆菌的分型
结核杆菌可分为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对人有致病力者主要为人型,其次为牛型,感染鸟型者甚少,国内尚未见报道。牛型结核杆菌感染主要是因牛乳管理及消毒不善,饮用病牛的乳品而得,目前已少见。
4、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结核杆菌抵抗力较强,在室内阴暗潮湿处能存活6个月,结核杆菌在阳光直接照射下2小时死亡,紫外线照射只需10~20分钟即可死亡。使用紫外线时,应注意照射范围大小及照射距离远近而决定照射时间,如距离1米,范围1.2米,照射时间20分钟,即可杀死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对酸、碱和酒精等有较强的抵抗力,湿热对其杀菌力较强,在65℃30分钟、70℃10分钟、80℃5分钟,煮沸1分钟即可杀死,干热100℃需20分钟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灭菌时温度要高,时间要长。一般来说,痰内结核杆菌消毒时间要长,因痰内黏蛋白在菌体周围形成保护层,射线和消毒剂较难穿透,因此消毒痰须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消毒须经24小时处理才较为安全。5%~12%来苏水接触2~1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均可杀死结核杆菌。
5、结核杆菌的耐药性
抗结核药物需长期使用,当不规则使用或药物单用及剂量不足时,易出现耐药菌株。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合并用药可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发生,近年来对原发耐药菌株所致结核感染已越来越引起注意。
6、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 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健康儿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2)消化道传染 多因饮用未消毒的污染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结核杆菌的其他食物而得病,多产生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
(3)其他传染 经皮肤传染极少见,先天性结核病传染途径为经胎盘或吸入羊水感染,多于出生后不久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母亲产前多患有全身性结核,主要为粟粒性结核病,或生殖器结核。
早期症状较轻,无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多不明显。主要出现低热和结核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而多痰、咳嗽、咯血或呼吸困难等,多出现在病情严重时。
发热:患儿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不规则高热。1-2周后逐渐转为低热。多为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8度以下,每天有1度以上的体温波动。
盗汗:多与发热同时出现。表现为半夜或清晨醒来前出汗。多在胸部、头部或腋下出汗。
患儿会出现倦怠,精神不振,爱哭闹、性情反常,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及消瘦等全身性症状。
患儿或会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在出现全身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病变所在部位受损的症状,比如头痛,咳嗽,腹痛,腹泻等。
上述症状不是结核病特有,诊断是应注意。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又找不出其他病因,而且有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尤其是没有接种过卡介苗的孩子,即应考虑是否得了结核病,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
一、全身疗法
在全身疗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小儿身体抗病的能力,使特效的抗结核药物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首先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和休息,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其中以维生素A及C尤为重要。患儿应居住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室内,严重的结核病型有发热等中毒症状及高度衰弱者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室内室外活动。
二、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自从1944年发现链霉素及异烟肼,于1950年合成和广泛使用以后,化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使结核病人的疗效大大提高,较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12种,其中属抗生素者6种即链霉素卡那霉素卷须霉素紫霉素环丝氨酸及利福平。前4种为注射用;属化学制剂6种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1314-TH和1321-TH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氨硫脲。
三、激素疗法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中毒症状,降低过敏反应减轻炎症和抑制结缔组织增殖。因此适当地及早应用激素治疗,可促使发热温度下降,食欲增加,渗出吸收。但对结核病变并无特效作用,且个别病例一旦用激素后不易停药,否则症状复现加之,副作用大,因此不应滥用,须严格选择适应证。
四、外科疗法
外科疗法主要用于肺段肺叶切除或一侧肺切除,有时作胸腔内淋巴结摘除术和胸膜剥脱术。适应证大致如下:
1、空洞型肺结核经化学治疗空洞不闭者
2、干酪性病灶或结核瘤经内科治疗缺乏疗效者
3、肺门淋巴结肿大发生广泛的干酪性变化或液化经化学治疗无效,或伴有持久性支气管狭窄及肺不张者可行胸腔内淋巴结摘除术
4、肺组织纤维硬变或钙化灶有反复咯血者
5、肿大淋巴结引起肺不张后发展为支气管扩张者
结核病的易感者主要为小儿,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人患者,尤其是家庭内传染极为重要接触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小儿的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与患病率都较一般小儿显著。因此防止结核病人接触儿童对小儿结核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加强初级保健
要依靠城乡基层医疗网的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医生包括农村医生的作用。临床证明结核的发病与小儿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麻疹百日咳的预防等措施。
2、发现病例及早防治
早期发现是患儿早期治疗的先决条件。通过接触者检查小儿有无结核感染或患病是早期发现结核病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在OT反应呈强阳性的小儿中要特别注意做早期发现工作,结核病虽是一种慢性而极顽固的传染病,但如能及早诊疗认真随访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3、进行宣教,重视隔离
进行广泛卫生宣教工作,使群众对结核病有正确的认识作好结核病人家庭的消毒隔离工作。保护小儿,使不受传染。集体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保育员及教师应定期检查有无结核病,一旦发现活动性病人应离开工作岗位,并彻底积极进行治疗。家庭内雇用保姆或聘请补习教师应先进行胸部X线透视,保证无结核病。此外注意其他预防措施,如乳牛的管理乳品消毒,婚前检查,孕期检查,宣传不随地吐痰等。
4、卡介苗(BCG)接种
1908年卡氏(Callmette)和介氏(Guérin)二人应用牛型结核杆菌在5%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230余代的反复培养,病菌失去致病的性能然后制成菌苗(卡介苗BCG),接种到人体使受种者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1、病史
除现病史,既往史和BCG(卡介苗)接种史外,应特别注意家庭病史,肯定的结核病接触史对诊断有帮助,又应注意发病前急性传染病史,特别是麻疹、百日咳等常为导致结核发病的诱因,此外需询问过去有无结核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和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等。
2、临床症状
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和结核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多不明显,如出现咳嗽、多痰、咯血或呼吸困难等,多为病情已经严重的表现。
3、体格检查
肺部物理征不明显,与肺内病变不成比例,只有在病灶范围广泛弥漫或有空洞时,才有相应的体征,浅表淋巴结轻度或中等度肿大,肝脾可轻度肿大,此外应注意有无高度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和瘰疬性面容等。
4、X线检查
X线检查能指出结核病的范围,性质,类型和病灶活动或进展情况,重复检查可以有助于结核与非结核疾患的鉴别,也可以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的判断指标。
专家提醒家长朋友:小儿结核病不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此病的感染途径也比较广泛,这就给预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小儿结核病对孩子的健康危害较大,又不得不提防。所以,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密集场所,家长们需为宝宝配戴口罩,以免遭受呼吸道细菌的感染。
电话全程免费,可以放心接听!
预约咨询
微信扫一扫
400-080-8850